吉安市人民政府茅台酒总经销

发表时间:2020/12/20  浏览次数:53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更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升级“十三五”规划,对于优化工业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全市工业绿色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按照“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全力做大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绿色崛起。

  1.总量上规模,五年前进两位。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突破千户,达到1095户,较2010年净增318户,净增户数列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3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998.5亿元、利税总额394.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9倍、2.7倍和3倍,占全省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8.1%提高到10%、7.4%提高到9.2%、9.0%提高到11.1%,其中,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排位由第七前移至第五,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2%和24.9%,工业化率达54.96%,比2010年高20个百分点。

  2.投资上能级,五年突破四千亿。“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完成投资累计突破四千亿元,达到401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累计建成投产1000万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1342个,完成投资2525.0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12%。百威英博啤酒、合力泰液晶显示器、普正精品药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成为吉安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全市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木林森LED封装升级项目、冠德新材料多功能环保光解膜、井冈山卷烟异地技术改造、合力泰科技触摸屏盖板玻璃、燕京啤酒生产线亿元项目进展顺利,竣工投产后,将为吉安工业发展增添新的后劲。

  3.产业上水平,五年集聚发展。全市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格局。电子信息占据全省近“半壁江山”,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相关产品生产及配套企业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16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84倍,占规模工业的20.4%;红板电子和合力泰科技跻身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行列,多个主要产品产能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斩获多个全省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加速崛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0%。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中,经开区通讯终端设备、吉水县绿色食品等5个产业集群过百亿元,经开区医药化工、吉州区装备制造、新干县盐卤药化等7个产业集群过50亿元。行业龙头代表企业合力泰科技、龙天勇、雅高石材成功上市。

  4.园区上台阶,五年融合加速。“十二五”以来,全市13个工业园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92个,招商实际到位资金215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16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86亿元,建成标准厂房500余万平方米。2015年,吉安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1262家、从业人员29.5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21.6%和46%;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税收分别为2746亿元、648亿元、136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倍、3倍、3.2倍,三项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突破两位数;全市工业园区投资强度、每亩实现税收分别为419.5万元∕亩、13.5万元∕亩,每亩分别比2010年提高342万元和9.3万元;12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进入百亿园区行列,经开区突破500亿元,吉安高新区突破300亿元,永丰工业园、泰和工业园、新干工业园3个园区过200亿元。

  第一,找准突破口,铆住产业集聚久久为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五年来,全市积极顺应新常态下“结构优化、动力切换”的趋势,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按照“打造主导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本土产业”的思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把培育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市工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电子信息产业又把LED智能照明和移动通讯终端(触控显示)作为突破口,通过全市上下持续抓、全力抓、科学抓,久久为功,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大大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二,狠抓项目,铆住发展后劲久久为功。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五年来,全市始终坚持“大投入、大发展”理念不动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劲。每年筛选1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实行市、县(市、区)两级领导挂点帮扶,建立项目台帐,完善调度、定期督查、现场办公等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工业快速发展积蓄了能量。

  第三,敢于创新,茅台酒总经销铆准园区转型久久为功。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激发工业园区发展内在活力,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园区体制创新的意见》等文件,从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投融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对当年首次荣获先进工业园区奖且符合江西省重点省级工业园区综合考核认定办法的工业园区和当年首次荣获先进工业园区奖且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予以奖励,全力推进园区转型发展。

  第四,完善平台,铆住优化软环境久久为功。环境就是生产力。在产业发展上求新思变优化软环境,搭建了全省第一个工业园区物流配送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筹建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咨询、资产运营、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建成了江西省首家具有国家级资质的江西省进出口机械电子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吉安企业孵化基地、经开区电子专业市场、盐卤药化产业集群公共研发检验检测平台、盐化工业城化工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江西省第四家出口加工区—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吉安开放型经济发展五种快捷通关模式的“无水港”—吉安海关口岸区以及省际供应链服务平台—经开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等企业配套平台。随着全市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得到强化,认同度和归属感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

  “十三五”时期,在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将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①工业基础日渐扎实。近些年来,吉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加快发展中做大总量、在转型升级中谋求突破,规模工业户数、规模工业增加值均有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经济实力增强、结构优化、量质齐升,工业核心地位全面凸显,为“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基础。

  ②产业结构合理优化。近些年来,全市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壮大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本土产业”的工作思路,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深入开展产业对接,“强链”“补链”延伸产业链条,全市主导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医药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兼有建材、冶金、轻工、纺织服装、煤炭等产业的富有吉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③工业后发优势增强。“十二五”期间,积蓄了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将在“十三五”期间发挥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工业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吉安工业如木林森将成为亚洲最大LED封装及照明生产基地,合力泰将形成从上游材料、中游模组到下游终端产品完整的产业链条,冠德新材料将凭借其国际领先的设备和技术可能成为中国包装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等。

  ④工业发展环境优越。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安商第一品牌,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大力开展帮扶和发展实体企业行动。转变政府职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用政府优质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构建了良好的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吉安已成为企业投资的“高地”、创业的“福地”。

  ①工业总量不大。2015年,吉安规模工业总量占全省比重虽有提升,截至2015年,全市仍未有一个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吉安县作为我市县域工业最大的县,但其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只有337.2亿元;工业园区规模偏小,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园区已经达到16个,我市仅经开区过500亿元,13个省级工业园中8个园区还未突破200亿元。做大总量仍是我市当前工业的一个突出问题。

  ②产业集聚度不高。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规模效应仍显不足,重大项目支撑还有待加强,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尤其是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上,我市制造业产业链条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整机企业和具有承担大型信息工程的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制约了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也不利于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③创新能力不够。相比发达地区,我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不多、规模不大,技术研发能力整体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同时,我市政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亟待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由于吉安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工资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导致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给工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型工业化催生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设计、科技孵化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然而我市支撑工业服务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信息化服务跟不上工业化发展需求,企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配套支撑。

  ①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叠加。“十三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有利于营造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出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意见举措相继推出,为我市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更多产能合作的机遇,有利于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原中央苏区振兴、新一轮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江西绿色崛起等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深入推进,丰富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内涵,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②发展方式转变衍生发展机遇。面对国际市场增长乏力,国内产能过剩的宏观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势在必行。我市以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在国家新一轮转方式调结构中更加容易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①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宏观调控思路将从需求管理向供求平稳管理转变,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要素制约、市场倒逼、行业竞争、技术创新、新业态新模式等挑战愈演愈烈,对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②区域竞争形势严峻。从全省范围来看,全省实施昌九一体化、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经济转型等区域发展战略,发展格局呈现东南西北极化趋势,各地竞相发展、相互赶超竞争格局趋于强化,资源、产业、企业、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我市在全国、全省区域竞争大格局中争取上级要素资源和政策倾斜的难度加大。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就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效化解矛盾,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保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加速推进吉安新型工业化进程。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及吉安井冈山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要求,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特征,大力践行“三个走在前列、两大战略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推进经济增长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为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改善结构,更加注重提质增效,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着力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着力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全面提升吉安工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系统全面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又根据转型发展中难易程度、推进条件、步骤和次序,突出工作重点,以吉泰走廊为核心,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科学规划统筹,强化协作配套,优化要素配置,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2.坚实创新驱动与开放带动相结合。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提升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地区产业分工,打造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

  3.坚持融合互动和绿色发展相结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互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均衡度和整体性,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4.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加强规划引导、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梯次推进,凝聚工业强市的强大合力。

  到202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具体发展目标是:

  ——工业总量: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8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600亿元。

  ——产业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5%,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25%,较“十二五”末期提高4.5个百分点;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12.5%,较“十二五”末期提高2.5个百分点。

  ——园区发展:全市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年均增加10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迈上5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其中:经开区突破1200亿元,吉安高新区突破700亿元,永丰、泰和2个工业园区过500亿元,新干、吉州、吉水、青原4个工业园区过400亿元。

  ——创新发展:省级创新平台和载体达100个, 新建各类科技开发及示范基地2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建设10个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和团队,实施100项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

  ——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在工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工业园区全面实行循环化、清洁化生产,六大高耗能行业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60%以上,重点行业骨干企业85%以上实现关键环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十三五”期间,以产业结构优化为方向,以产业细分领域为抓手,重点培育“1+4”产业(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化工、冶金、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构建新兴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体系。

  以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尖端、服务前端为导向,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茅台酒总经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达45%。

  发展目标:紧密围绕移动互联网、信息家电、物联网、智能电网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深化电子信息产业对两化融合的推动作用,加快打造以LED智能照明、移动通讯终端(触控显示)、计算机外部及其外部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十三五”期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税收55亿元、利润总额90亿元。

  产业布局:以经开区、青原区、新干县、吉水县工业园为重点,依托木林森电子、量一光电、蓝田伟光、北极光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LED智能照明产业;以经开区、泰和县、吉州区工业园为重点,依托合力泰科技、优特利科技、平波电子、摩比通讯、兴泰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移动通讯终端(触控显示)产业;以经开区、吉安高新区、安福县工业园为主要集聚地,依托柏兆电子、博硕科技、协讯电子、联基实业、海能电子等重点企业加速发展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以经开区和吉州区、吉水县、万安县工业园为依托,依托红板电子、华阳电子、景旺电子、中信华电子等重点企业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以经开区、吉安高新区、吉州区工业园为重点,依托航盛电子、先歌音响、天利电声等重点企业发展数字视听产业。

  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现有基础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投资推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以吉泰走廊为着力点,坚持产业融合,促进整机、元器件与配套材料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推动电子产品与智能装备制造融合发展。坚持不懈引进、培育和支持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大企业,围绕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链整合,培育具有带动能力的产业主体,加快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实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跨跃发展。

  紧盯国内外LED智能照明产业发展趋势,以木林森电子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经开区和其他县(市、区)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产业、大规模、大集群为发展方向,采取“1个主基地+6个分基地”的产业推进模式,打造完善LED照明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实体展示和销售等平台,不断吸引国内LED照明百强企业落户、在外从事LED照明产品生产的吉安企业家返乡创业、其他LED产品及与LED产业配套的生产企业入园竞相发展,推动LED封装产业规模化、促进照明应用生产多样化、加速照明产业配套自主化。到2020年,力争把吉安打造成国内知名的LED智能照明产业创业创新基地。

  充分发挥合力泰科技、平波电子、摩比通讯、大圣光纤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优化全市通讯终端产业上游材料和下游客户资源,形成良性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发展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显示技术,推进玻璃基板尺寸更大、产品线设计更具灵活性、单片玻璃基板产出更多的6.5代TFT-LCD/AMOLED面板的生产,打破国外在高端小尺寸显示屏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到2020年,力争把吉安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通信终端和通讯传输设备制造基地。

  充分发挥博硕科技、协讯电子、柏兆电子、海能实业等现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发展和壮大计算机主板及配件产能优势,大力引进台式、微型和笔记本电脑整机和外设生产项目,构建以配件制造为基础、整机生产为重点的计算机产业体系,使吉安市成为国内重要的计算机整机和零部件生产基地。

  积极扶持为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计算机、数字视听设备等高端电子产品配套所需的高端电子线路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红板电子、满坤电子、景旺电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引进和发展片式元件、半导体分立件、集成电路、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印刷电路板(重点引进中高密度互联积层板(HDI)、柔性PCB、IC封装载板等高端产品)、电声器件、茅台酒总经销频率器件、新型微特电机组件、接插件、开关电源等项目。到2020年,把吉安建成配套完善、相互支撑的高端电子线、数字视听产业

  重点发展移动多媒体、数字电视、数字音响、汽车音响、家用音响、数字机顶盒、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设备等数字音视频产品,加大对数字视频技术、数字音频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培育壮大以先歌音响、航盛电子、英佳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的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产业配套较为完整的新一代数字视听产品产业链,使吉安市成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数字视听产品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力争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利润总额45亿元。

  产业布局:以新干县、吉水县、泰和县、安福县等4大粮食加工县为依托,发展粮油加工业;以堆花酒业、燕京啤酒、吉水百威英博啤酒、井冈酒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吉州区、吉水县、青原区、吉安县、万安县、泰和县、新干县、井冈山市等为主要生产区,发展酿酒业;以遂川县、井冈山市、泰和县、永丰县、青原区、永新县为主要基地,发展绿色茶叶和特色农副食品深加工业;以万安县、峡江县为重点,发展水产加工业;以新干县、永丰县、吉水县、泰和县、遂川县、安福县为重点,发展畜禽加工业;以泰和县、吉安县、青原区、新干县的饲料加工生产线为依托,发展饲料加工业。

  发展路径:发挥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依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方便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在扩充粮油、饲料、畜禽、水产加工的产销规模基础上,重点开发大健康食品、特色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方便食品。

  依托金佳谷物新干公司、八都新星粮油、白凤米业、金庐陵粮油等重点企业以及吉水金田麦公司年产9500万份各类面制品、万安县无公害绿色富硒大米加工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优质大米、专用米、米制主食品(米粉)等产品;集中利用米糠资源生产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多糖等产品,有效利用碎米资源开发淀粉糖、米制食品等产品,将吉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无公害优质大米产销基地;以油茶低改为契机,建设永丰县、遂川县、新干县、井冈山市、吉安县、泰和县等县(市)高产优质油茶基地,以永丰绿海油脂、吉安井冈绿宝油脂、遂川新大地生物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山茶油加工,提高山茶油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冷榨、挤压膨化、油脂精炼等技术,规范压榨山茶油和浸出山茶油的产品标准,积极研发高附加值的化妆品用山茶油、医药注射用山茶油等产品,利用副产物茶粕、茶壳开发生产茶皂素、畜禽水产饲料、有机肥料等。

  以堆花酒业、赣酒酒业为龙头,鼓励白酒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堆花、赣酒等白酒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推进堆花酒业年产6万吨白酒扩产项目、赣酒酒业白酒异地建设项目;抓好百威英博啤酒年产100万吨罐装啤酒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二期)、燕京啤酒年产45万吨易拉罐啤酒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建设,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市啤酒产能达到160万吨以上,着力提升吉安啤酒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泰和乌鸡、遂川金桔等资源优势,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努力做大以乌鸡酒为代表的保健酒和以金桔白兰地为代表的果露酒;挖掘传统品牌优势,千方百计做大井冈红米酒、永新三湾老酒、峡江和吉水的冬酒等黄酒产销规模,加速推进江西小毛台红高粱酒业年产1500吨红高粱酒项目、井冈山酒业井冈原浆酒洞藏和红米酒庄项目建设。

  发挥品牌优势,发掘传统工艺,努力扩大泰和乌鸡、遂川板鸭、安福火腿、“山牯佬”带皮牛肉、峡江米粉、吉安糯米粉、吉安薄酥饼、泰和酱菜、永新陈皮和酱萝卜等传统特色食品的产销规模,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井冈蜜柚、横江葡萄、遂川金桔、竹篙薯、竹笋、杨梅、桑葚、食用菌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推进泰和乌鸡产业园汪陂途禽业等乌鸡食品企业相关产品加工生产线改扩建、永叔府食品建设年产4万吨豆制品和蔬菜深加工生产线异地搬迁改造、井冈山井祥菌草生态科技年产500万箱井冈山特色风味素食产业化、和兴豆制品生产线等项目建设;以万安、峡江为重点,以鑫海水产食品为依托、万安水产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水产加工业。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引进、研发、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储运技术及设备,建立蔬菜、水果、花卉等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系统。

  强化优势区域,以遂川、井冈山、泰和、青原、永丰为主要基地,在形成遂川“狗牯脑”“井冈翠绿”“泰和蜀口茶”“永丰白茶”“东固绿茶”优势产区、优势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支持遂川狗牯脑扩大红茶生产规模,逐步形成“早春产白茶,春季产绿茶,夏秋产红茶”的生产模式。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统一生产、加工、销售,提高吉安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完善产业分工体系,引导茶叶机械、茶文化、茶休闲、茶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功能保健作用的茶及茶饮料新产品,开展类黄酮化合物、茶多糖、茶氨酸、茶色素等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拓展茶叶产业链,加快推进江西旺江南茶业生产、富之源生物科技茶叶深加工项目(二期)年产300吨茶色素和200吨高品质茶多糖项目建设,构建赣中南地区最具成长性的特色优势茶叶产业带。

  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在确保奶源和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支持牛牛乳业实现规模扩张,做大做强,全面提升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开发不同风味、包装各异的发酵、配制、强化、水果、蔬菜、醇类等液态奶及乳饮料,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各类乳制品。引导吉安娃哈哈等企业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地产含乳饮料产销规模,发展果蔬汁饮料、葡萄糖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重点推进江西奕方农业科技水果饮料生产线项目;加大遂川县、永丰县、青原区、井冈山市、安福武功山等地优质矿泉水资源开发力度,重点抓好吉安市西满食品饮料怡宝纯净水生产项目,将吉安打造成优质高档矿泉水生产基地。

  以泰和县、吉安县、新干县、青原区等地为基地,以吉安正邦食品、吉安温氏禽畜、井冈山市新盛农产品开发、安福县金隆肉联冷冻食品、泰和县养宝现代农业肉类加工和有机肥项目等企业和项目为依托,培植发展猪牛鸡鸭等畜禽加工业;以泰和大北农、吉安县正邦畜禽、青原区金苹果实业、泰和县傲农生物饲料添加剂及环保饲料袋生产项目、吉安盛海龙王科技饲料添加剂生产加工等企业和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扩大饲料产业规模与效益。

  按照行业规划要求,积极推动井冈山卷烟厂参与全国烟草行业整合竞争,主动融入烟草行业大品牌发展战略当中,围绕60万大箱卷烟生产及配仓储物流规模总目标,加速推进井冈山卷烟厂年产卷烟20万大箱的中期技改项目,力促在“十三五”早期尽快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利润总额38亿元。

  产业布局:以经开区、吉安县、吉州区、新干县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配工业;以经开区、吉州区、永新县、万安县为依托,发展机电设备制造业;以安福县为重点,发展中高压精密液压件工业;以吉州区、吉安县、泰和县为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智能精雕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制造业。

  发展路径:按照“强化基础、发展特色、两化融合、迈向高端”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水平,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件、数控机床、中高压精密液压元件及部件、电线电缆及发配电设备等产品,逐步建立现代机械制造体系,茅台酒总经销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含专用车)整车制造企业的引进;依托现有企业和建设项目,加快汽车配套零部件(控制系统、电子产品、配件)、汽车轻型件(铸、锻、热焊、冲压、电镀)等生产的增链补链;重点推进江西荣广机械制造年产10万套(件)汽车配件项目、吉州美吉罗汽车配件年产6万套(件)汽车配件项目进度。

  依托江西电缆、赣粤恒兴、天元电机、吉安水电设备、吉安电机等企业以及台湾大青节能科技微型马达项目,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加大产业招商工作,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重点发展500KV超高压电力电缆、漆包线、微型马达、高效节能输变电设备、水力发电成套设备等产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靠大联强、兼并重组。

  以安福县为重点,依托唯冠油压、液压件公司、崎峰精密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中高压精密液压元件及部件产品的生产,做大做强省级液压件制造基地。

  以吉州区、吉安县、泰和县为重点,依托杰克机床、大宇智能、博硕科技等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超高速随动数控磨床、大型异形复合面随动数控磨床、随动数控曲轴磨床、3D玻璃双五轴智能精雕机等高端智能装备产品,积极发展基于高端数控机床和智能机器人的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程的总承包。

  发展目标:积极抢抓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市场调节配置、企业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的作用,以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和技术人才,着力开发国家三、四类化学药。“十三五”期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利润总额14亿元。

  产业布局:以华能井冈山电厂向吉泰走廊集中供热项目实施为契机,整合生物医药产业各方资源,在经开区重点打造一个产业集聚明显、特色优势突出、服务功能完善、配套中药GAP基地健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中成药产业以泰和县、经开区、峡江县为重点,大力发展颗粒中药饮片新产品和传统中药饮片;化学药产业以经开区、青原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原料药及制剂,研发抗肿瘤、心血管病、解热镇痛、抗感染等领域特色药。同时,大力推进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开发生产,重点依托全市已拥有的茶叶、蜜柚、灵芝、乌鸡、水果、蔬菜、富硒大米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将吉安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食疗产业发展基地。

  发展路径:实施创新驱动,融合突破。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引领,瞄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技术,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互联网+”的理念,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及原料药加工、中成药、天然植物药、生物类制药以及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大健康产业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开放合作,集聚发展。深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走出去”战略,主动承接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技术、人才转移,吸引国内外龙头骨干企业落户或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重点加快发展即将到期的专利药仿制产品。坚持生态为本,彰显特色。引导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立足区域优势、深挖发展潜力、科学谋划布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的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集聚区。

  发挥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清抗毒素疫苗领域的研发优势,在做大做强破伤风抗毒素产品的同时,突破人和马血浆原料深度开发等关键技术,继续做大做强血液制品、抗毒素与抗血清领域系列产品;积极支持吉安同瑞生物科技公司发展,组织黄原胶生产工艺技术攻关,突破食品级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使之成为全市生物食品的拳头产品;持续抓好生物产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物科技产业优势。

  按照“主攻中成药、培育化学药、发展原料药、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吉安现有的黄栀子、枳壳、车前子、厚朴、吴茱萸、杜仲等著名道地或大宗中药材种植优势,集中建设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努力扩大医药产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发挥永丰县、峡江县、泰和县、遂川县、经开区等地的中医药产业优势,在扩大现有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国家五、六类中成药新产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抓好遂川县、峡江县、永新县等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不断开发颗粒中药饮片新产品和传统中药饮片产品,不断提高种植规模和加工水平;在加强化学原料药开发生产的同时,重点开发国家三、四类化学药,努力完善全市化学药和化学原料药物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整个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强与江中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发挥江中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在资金、市场、品牌、技术上的优势,合作开发乌鸡系列保健品(如乌鸡口服液、乌鸡固体饮料、乌鸡保健酒),茶系列保健品(如茶多酚、茶饼干),蜜柚系列保健品(如柚子果酱、柚子茶、柚子精油、柚子饼、柚子香味牙膏、柚子洗发露),灵芝系列保健品(如灵芝粉、灵芝茶、灵芝口服液),富硒大米系列保健品(如富硒米饼、富硒米面、富硒米乳),酵素系列保健品(如茶酵素、果疏酵素、五谷酵素、柠檬酵素)等,以及其他滋补保健品、功效食品、营养饮品等新产品,并建立面向全国的BTB网上产业经济带销售平台,将吉安的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快速推向市场。

  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光伏产品、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产业,构建水电、风力发电、光伏产业、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门类齐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不断提升风力发电、绿色储能电池、太阳能光伏、智能电网等多个新能源技术领域竞争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市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利润总额6亿元。

  产业布局:以经开区、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为主要聚集地,建设新能源及节能技术产业聚集区;以经开区为重点,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建设万安县、峡江县两个核电生产区;建设以泰和县为主,万安县、吉安县、青原区为补充的中部水电、风电资源利用区;以遂川县为主,井冈山市为补充的南部风电资源利用区;以安福县、永新县为主的西部风电资源利用区;永丰为主,吉水、峡江、新干为补充的东北部风电资源利用区。

  发展路径:加强技术创新,着力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和光伏产业,不断提高和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效率。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大力积极推进核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依托优特利电子、威力新能源、力莱新能源、华立源电子等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开发更多应用于3C产品、移动基站、电动汽车及航空等领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积极引进合作配套厂商,共同打造应用于电动脚踏车及电动机车等环保动力的商品。

  推进万安核电项目装机容量4×1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大唐发电峡江何魁4×1250兆瓦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调整)》厂址保护目录;加强吉水东源核电备建厂址保护,适时启动项目前工作。

  推进钓鱼台、永丰灵华山、新干七琴城上、五老峰、万安高山嶂、泰和浪川等一批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

  以工商企业建筑屋顶、公共建筑屋顶、居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地面独立光伏电站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应用,力争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

  加快推进井冈山(万安)水电站、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小水电扩容增效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市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8万千瓦。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实现税收8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

  产业布局:以永丰县为龙头,发展碳酸钙新材料产业;以经开区、吉安县、峡江县、永丰县等地为依托,发展特种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以经开区、井冈山市、青原区、新干县等地为依托,发展特种玻璃、先进陶瓷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吉水县、新干县、吉安县、青原区等地为依托,发展改性树脂、有机硅聚合物、高端含氟聚合物等化学新材料。

  发展路径: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特种有色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化学新材料为发展重点,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突出抓好铜及铜合金精深加工、高纯稀贵金属及键合线功能材料、高纯稀土氧化物、碳酸钙深加工、特种玻璃、改性树脂、高端含氟聚合物等产品研发、生产。

  发挥丰富的高纯碳酸钙资源优势,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碳酸钙深加工产业,重要抓好纳米钙、无机胶、重钙、高标号水泥熟料等基础原材料产品的生产,积极开发塑料、橡胶、涂料、油漆等应用产品,加快永丰县省级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依托现有铜加工产业基础,发展铜及铜合金精深加工业,重点开发引进高精电解铜箔、高精度铜板带、特种铜漆包线等生产项目,加大与电子信息行业相配套铜基新材料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力度;以龙天勇、智兴金属、蓝微电子为龙头,发展稀贵金属材料,重点抓好高纯银、铑、铱、钌以及键合金线、键合银线、键合银钯线等功能产品的生产;以鑫泰科技为龙头,发展稀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重点抓好高纯稀土氧化物材料生产,鼓励企业靠大联强、加入六大稀土集团。

  以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需求为目标,支持光明建材、吉瑞玻璃等企业发展,积极开发、生产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玻璃纤维及深加工制品,发展幕墙玻璃安装工程,引进电子专用石英玻璃及制品制备技术、6代以上TFT-LCD玻璃基板及OLED玻璃基板制备技术生产项目,加快特种玻璃产业化,增强产品自给能力。

  发挥吉水、吉安县松香树脂科研与生产优势,积极整合全市和邻省松香资源,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进一步做大松香深加工产业,在不断提高松香改性树脂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发食品添加剂、粘接剂、高档涂料(油漆)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伸松香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经济技术价值。

  产业布局:以吉安县、井冈山市、茅台酒总经销安福县等通用机场为依托,发展通航运营、航空培训、航空运动等通航产业项目。以经开区为重点,积极发展通用飞机制造产业。

  发展路径:顺应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机遇,坚持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发展道路,科学规划通航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通航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通航飞机制造、通航运营、机场建设,拓展发展航空旅游、航空地产、航空运动竞技、航空物流等新型产业。

  依托桐坪机场和吉安航空运动学校(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的优越软硬件条件,积极争取将桐坪通用机场纳入全国低空开放实验基地,打造成集航空会展、航空培训、航空运动、航空旅游及高端居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航空产业新城。

  积极对接美国乔治海因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经开区、安福县、井冈山市等地为重点,打造轻型飞机制造、小型航空发动机、飞航仪表制造等相关产业链以及航空保险、机场建设投资、通航运营、旅游开发、航空培训等配套服务体系。

  围绕建材、化工、冶金、轻工等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智能改造、结构优化、创新创造、产业链延伸,推动产品、技术、品牌、质量不断提升。严格执行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有关政策,重点推动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电解铝、稀土等到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材产业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利润总额32亿元。

  产业布局:以永丰、安福、泰和三大水泥熟料基地为依托,发展水泥业;依托安福、遂川、永新、泰和、永丰、万安等县的竹木资源,重点发展竹木建材产品;依托全市丰富的页岩、石膏和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工矿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发展路径:按照“低能耗、高环保、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控制传统建材产能扩张,鼓励发展绿色建材产品,促进建材产业向环保型、节能型的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主攻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产能,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做优做强水泥产业;重点发展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轻质板材等新型墙材和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等化学建材;有选择地发展竹木建材等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以建筑工程部品化为发展方向,提升水泥制品的功能和档次,不断拓展水泥制品应用的新领域。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建设永丰、安福、泰和三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到“十三五”末期,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比重达到100%;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高强高性能水泥制品业;积极推广余热发电和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环境对水泥工业的承载力;研究开发可利用废渣的超细粉磨技术,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件制品产品。

  依托全市丰富的页岩、石膏和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碴、采矿业废料、城市建筑垃圾、城市垃圾处理场固体废物,大力发展新型墙体砌块和板材的生产;大力发展质量轻、强度高、隔音隔热、无毒环保复合墙体材料及制品。

  依托我市丰富的竹木资源,以江西绿洲人造板、吉安邦威家居制品等企业为龙头,以遂川、安福、新干、泰和、永丰等县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中(高)密度纤维板、高档装饰材、竹胶板、指接板和标准化门窗、线材等中高档林产建材产品生产企业,努力提高竹木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化工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实现税收26亿元,利润总额40亿元。

  产业布局:以经开区、新干县为重点,构筑全市生物化工产业体系;以新干县、永丰县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吉安特色的基础化工产业;以吉水县、青原区、遂川县、茅台酒总经销吉安县为重点,大力发展最具吉安特色的林产化工产业。

  发展路径:遵循“立足基础、发展特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有效整合资源,以特色园区和循环经济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巩固发展生物化工、基础化工、林产化工、日用化工等产业,拓展引进化工新材料、化工新能源、化工高端装备等项目,加快盐化工、氟化工、林产化工等产业链整合发展,打造一个从原料加工到产品制造的产业一体化链条,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产品结构向节约型、清洁型发展,技术结构向前沿型、实用型发展。

  立足现有基础,重点研发生物农药、生物激素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产品,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经营规模。发挥江西天人生态股份在微生物农药行业的全球领军作用,进一步开发微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开拓研发、生产、经营领域,支持其做强做大;发挥江西新瑞丰生化在全球赤霉素等植物生长素行业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增加产品品种,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行业优势;充分利用全市草本、木本油料作物和动物油脂生产优势和巨大潜能,重点引进和发展秸杆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产品;加快开发纤维素醚、柠檬酸、赖氨酸、糠醇、聚乳酸、二元酸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以岩盐和萤石资源为依托,以盐化工、氟化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吉安特色的基础化工产业。重点抓好新干盐化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烧碱、纯碱、聚氯乙烯和氢氟酸及无水氢氟酸等一批基础化工产品重大项目建设,夯实盐化工、氟化工产业链基础。依托天宇化工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产生的氯气和氢气,开发二氯苯、聚苯硫醚、水相法氯化聚丙烯、氯化聚乙烯橡胶、高纯氯乙酸、羧甲基纤维素醚、甲烷氯化物等氯气深加工产品和环己酮氢气深加工产品;依托年产120万吨联碱项目,加快引进过碳酸钠、超白光伏玻璃、白炭黑、纳米氢氧化铝阻燃剂等项目;依托兰太化工年产5万吨氯酸钠项目和配套建设年产15万吨双氧水项目,加快引进水合肼、ADC发泡剂、二氧化氯、高氯酸钾等项目;依托鸿业化工年产2万吨氢氟酸项目,带动氟化工下游产品的发展,重点发展新型的ODS替代品产品,如二氟甲烷、五氟乙烷、R410A及四氟丙烯等项目;引进高附加值的含氟高分子材料,如聚偏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等项目;发展可熔性氟聚合物,如氟树脂、氟橡胶、氟涂料等项目。

  依托全市丰富的松脂、芳樟和植物香料油资源以及一大批林产化工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项目招商力度,全力建设最具吉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香精香料、松香树脂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骨干企业整合科研力量,成立林产化工研发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着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挥吉水县香精香料产业传统优势,继续抓好香精香料产业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做精做大松节油深加工产业,不断扩大高纯度松油醇、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崁稀、合成樟脑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努力提高松节油资源的经济技术价值;继续抓好樟(龙)脑油、山樟子油、牡荆油、荆芥油、紫苏油、桉叶油、茴香油等一大批传统产品的生产,支持企业改进提纯技术,重点开发附加值更高的医药级香精香料油,扩大产品在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产业经济技术水平;发挥吉水、吉安县松香树脂科研与生产优势,积极整合全市和邻省松香资源,继续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进一步做大松香深加工产业,在不断提高松香改性树脂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发食品添加剂、粘接剂、高档涂料(油漆)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伸松香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经济技术价值。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利润总额30亿元。

  产业布局:以吉安县和安福县为重点,发展铁矿采选业;以经开区、青原区、永丰县、峡江县为依托,发展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业;以青原区、永丰县、峡江县、吉安县、泰和县为重点,大力发展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

  发展路径:以加快转变冶金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种质量为重点,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为方向,坚持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做大、做强、做优铁矿采选、铜精深加工和其他有色金属加工三个主版块,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节能、低碳冶炼技术,增强冶金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挥铁矿石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资源勘探,以行政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支持优强企业加快发展。在确保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油盘铁矿、赣闽铁矿、洋陂铁矿等重点矿山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重点实施铁矿磁选、反浮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铁精矿提取水平,开发铁球团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铁尾矿、废渣综合回收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钢铁原料生产加工基地。

  优化铜加工产业结构,加大精深加工技术和生产企业的引进力度,打造废杂铜-再生铜、粗铜-电解铜-铜及铜合金等产业链,重点引进电解铜、中高档铜合金、标准铜带、铜板、铜管、铜棒和各式铜合金零部件及水暖器材生产项目,着力延伸铜加工产业链向高端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涉铜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关联产业、配套产业,不断完善铜加工产业发展平台;以达到环评标准为底线,以铜精深加工企业为主体,引导我市铜企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铜加工重点企业、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依托安昌铝业、亿达铝业、金泰铝粉等企业,积极发展铝制产品;以大宇钨业、小龙钨业等企业为依托,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选矿技术水平,积极发展钨深加工,研发钨合金新材料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经济技术水平,做精钨矿采选业。支持龙天勇、智兴金属、源丰金属、鑫泰科技等稀贵金属冶炼加工和综合回收利用企业的发展,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扩大电解锌、电解铅、纯银、稀土等有色金属产品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轻工产业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860亿元,实现税收35亿元,利润总额60亿元。

  产业布局:以遂川县、泰和县、安福县、永新县、吉水县为主要集聚地,发展制鞋业;以经开区、遂川县、吉水县、永新县、永丰县、峡江县、吉安县为主要集聚地,发展纺织服装业;以经开区、泰和县、峡江县、永丰县为主要集聚地,发展印刷包装产业;以新干县、永新县为基地,发展箱包皮具产业;以遂川县、吉安县、井冈山市、泰和县为主要集聚地,发展工艺品产业;以井冈山市龙市、新城为基地,发展日用陶瓷产品,打造省级日用瓷产业基地;以新干县为重点,发展玻璃灯饰产业。

  发展路径:实施“发挥传统优势,狠抓优化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培育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依托特色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产业对接,完善鞋帽服装、箱包皮具、玻璃灯饰、包装印刷、日用陶瓷和工艺品产业链,发展具有吉安特色的轻工产业集群。

  以安福、泰和、永新、吉水县为主要集聚地,发挥安福裕元制鞋、泰和盛泰鞋业、江西万霖鞋业和吉水美运鞋业等骨干企业龙头作用,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进一步引进一批制鞋、鞋底、鞋面和原材料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建立从产品设计、制造、主要原材料和零配件配套当地化的制鞋产业体系。切实加强产品市场营销和企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

  以经开区、遂川县、吉水县、永新县、永丰县、峡江县、吉安县为主要集聚地,以经开区三江超纤无纺布高档特色面料、婚纱服装、永新县高档服装革和茧丝绸服装、永丰县苎麻纺织等地方特色产业,以及其他传统纺织服装为依托,发挥鸿丰制衣、富尔泰纺织、雅绅轻工实业、庐陵新名婚纱、迦南皮革皮件等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重点推进金浩邦实业等项目,全力打造具有吉安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纺织服饰产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扶优扶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做强做大。

  以经开区、吉安县、永丰县、峡江县、新干县、泰和县为主要集聚地,发挥兴周实业、巨峰纸品、宏泰纸品包装、景福彩印、富丰实业等一批企业的产业骨干作用,围绕全市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服装鞋帽、医药化工、水泥陶瓷等产业的产品包装配套需求,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井冈山致新包装覆合热贴膜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各式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彩印装璜和包装机械的研发生产,建立完善的包装产业体系,为全市工农业生产和流通业服务。

  以新干县箱包皮具产业园、永新县皮革工业园为基地,不断丰富新干县箱包皮具专业市场,推进永新县第二皮革产业园年产皮革1000万标张、永新县皮制品专业市场项目建设,发挥世纪行箱包、华兴箱包、凯威箱包、鑫阳光制革、挺苏皮革皮件、创欣制革的龙头带动作用,健全箱包皮具产业体系,实现箱包皮具设计、面料和配件配套、生产、营销本地化的全产业链,同时打造更多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遂川县、吉安县、井冈山市、泰和县为主要集聚地,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发挥新鹏工艺品、万荣花艺、安福县裕安水晶工艺品、森菱实业、巨杨首饰、耕胜艺品等一批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人造花艺、圣诞礼品、竹木雕刻、水晶制品、首饰饰品等系列工艺品品种。鼓励井冈山、遂川、泰和、安福等县(市、区),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旅游市场资源,大力引进开发红色旅游工艺品生产项目,不断丰富全市工艺品品种,努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工艺品产业。

  继续发展井冈山市龙市片区日用陶瓷产业,全力打造省级日用瓷产业基地。依托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制瓷工艺技术研究创新,加强产品工艺美术设计和包装装璜设计,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加强窑炉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推进陶瓷工业园日用陶瓷产业煤改气工程,逐步实现绿色生产;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井冈山陶瓷的品牌形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新干玻璃工业城建设,配合全市重点打造LED智能照明产业,引进玻璃灯饰制造企业,重点推进鑫滨实业绿色科技产业园灯饰配件和照明灯具项目,发展多样化玻璃灯饰产品,走配套联动、集约发展之路,逐步打造全省乃至华东最大的玻璃、水晶、灯饰罩生产基地和玻璃灯饰交易市场。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跟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经济规模上台阶、技术上水平、融合上级别,构建生态文明引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低碳循环绿色工业体系。

  以做大工业总量为目标,大力培育百亿企业和小微企业做大存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增量,全面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1.培育百亿企业。强化扶优引导机制,促进企业梯次发展。以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扩大规模和提质增效为重点,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筛选合力泰、木林森、龙天勇等10户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企业,制订“一企一策”具体扶持计划,实现主业突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百亿企业零突破。同时,引导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找准在产业链和行业细分领域的定位和优势,坚持走专精特新道路,积极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2家、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企业4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20亿企业30家以上。

  2.扶持小微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的公共服务和以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载体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稳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活动,茅台酒总经销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的小型微型企业,积极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配套产品的技术辅导和培训,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为市内大中企业提供协作配套,尤其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骨干行业中小企业;加快培育成长梯队,在全市重点培育一批行业之星、成长之星和创业之星企业,推动小微企业“小升规”。到2020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比2015年增加500户以上。

  3.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紧围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坚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以LED智能照明、大健康产业为突破口,推动落实一批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竣工,投产项目抓达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明确一位领导挂点、确定一个帮扶单位、确定一套帮扶措施、确定一名项目责任人、确定项目进度目标”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五定”责任制,确保重大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继续筛选100个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实行市、县两级领导挂点帮扶,并确保80%以上竣工投产,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以上。

  坚持“昂起国家级开发区龙头、挺起吉泰走廊脊梁、立起县域经济支点”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园区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园区经济贡献度。

  1.深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从行政管理体制、开发运营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四个方面继续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进一步落实工业园区审批权限,循序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工业园区与所辖乡镇(街道)的关系;在运营机制创新方面,推广市场化开发运作模式,打破政府包办的传统路径,实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绩效考核机制创新方面,开展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在事业单位探索“档案管理、全员聘用、绩效考核、按岗定薪”的灵活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在市场监管机制创新方面,着力推进综合执法,争取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环节有所突破。

  2.打造吉泰走廊核心增长极。坚持吉泰走廊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地位不动摇、“五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不偏向、集聚70%经济总量的发展目标不松劲、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思路不停步,进一步举全市之力推进吉泰走廊建设,全面提高吉泰走廊的“贡献度”。以经开区、吉安高新区为核心,吉州工业园、河东开发区、吉水工业园和泰和工业园为支撑,立足现有基础,加快改造提升,着力构建产业发展聚集平台,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壮大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林产化工、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聚集区及产城联动发展新板块。大力发展与制造业配套的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到2020年,力争确保走廊工业占全市比重比“十二五”时期提升5个百分点。

  3.加快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经开区和吉安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台聚集效应,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功能分区,引导产业集聚,做大做精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工业发展区和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以建设“产业集聚、功能现代、多业并兴、生态宜居”的新型工业城区为目标,突出产业与城市互动互补、协调发展,高密度提升优化西区,高起点开发东区,高标准建设国家出口加工区,高质量开发金鸡湖现代服务区,打造金鸡湖新区产业新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健全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到2020年,力争经开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跻身全省先进园区十强。

  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数字视听产业基地为依托,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电声原材料、车载通讯娱乐设备、消费电子用微型电声器件、茅台酒总经销高端音响等电子信息细分产业,着重提升数字视听主导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聚焦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率先建成“创新型科技园区”。到2020年,高新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700亿元,初步形成“中国中部声谷”品牌效应。

  4.加速园区配套服务建设。紧紧抓住省里新一轮“扩区调区”的重要契机,落实园区用地拓展规划,为更多项目入驻创造条件,力争扩区调区后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以上。突出产城融合发展,每年规划建设一批生活生产型服务平台,重点推行服务均等,完善社会事业项目整体布局,全方位构建15分钟社会服务圈;推行居住用地与园区中心、园区轴线、绿化和水系结合布局,每年建成5000套以上的公租房(家庭公寓);推行“早夜市经济”,每个工业园区开设1条以上早夜市街(市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推行集约节约用地,每年开展园区闲置土地、厂房清理处置活动,同时加大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每年以100万平方米以上的体量推进。

  5.提高园区生态涵养水平。按照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实施低冲击开发,尽可能依山就势,适度保留原生态地貌,以园区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实施主次干道两侧宽林带“扮绿”工程,建成一批道路绿廊景观;实施生态保护带“披绿”工程,建成一批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小游园、带状广场等人文景观;实施企业“添绿”工程,建成一批“花园式”工厂现代景观。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经开区、吉安高新区进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行列,吉州工业园、泰和工业园列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试点。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1.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设完善以创新型企业为骨干、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创新平台作用有效发挥、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实施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打造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中心;着力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开发设计,支持和引导制造企业分离设计机构,设立工业设计企业,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化程度,争创国家和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发展一批高成长性、高效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60家;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0.5%左右;鼓励企业牵头整合国内外科技力量,以项目联合攻关、共建研发机构、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到15家。

  2.推动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优选成长型科技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抓好知名品牌培育,扩大现有品牌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在电子、食品、医药等行业争创一批国际国内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抓好企业技术标准提升,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加快将LED、碳酸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办法,组织质量攻关活动,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品牌;注重品牌战略推动,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国驰名商标及江西著名商标达500件以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100个以上。

  3.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逐步构建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建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积极推动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业创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赣商回乡创业创新;积极培育众创空间,推动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引导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各类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

  持续推进工业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构建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

  1.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实施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组织实施行业间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全面关停经开区、吉安县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工业园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依托华能井冈山电厂供热项目,实现对园区企业的集中供热。推动水泥、钢铁、化工等高能源消耗行业企业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能源监测、预测、节能优化。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推广余热余压利用、高效电机、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成熟适用技术和产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建立能效评价体系,制定审核评价指南,培育一批第三方中介机构,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2.加快去产能。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项目管理,对落后产能项目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进行核准、备案,不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生产许可证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约束机制,促进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退出。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十三五”期间,力争淘汰钢铁落后产能6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45.4万吨、铜加工产能10万吨,钢铁、水泥落后产能全面出清。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工业排放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造纸、皮革、化工等行业的水污染治理和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对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以及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一批中、高费项目;积极培育创建清洁化园区,加快经开区、永新县工业园省级清洁化园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省级清洁化园区(绿色工业园区)2家。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循环化改造,以经开区、永丰县工业园为重点,推动经开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永丰县全国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

  以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步伐,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工业信息化、互联化水平。

  1.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吉安“宽带中国”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城市建设,构建高速传送、综合承载、智能感知、安全可控的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提升对工业的支撑和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工业宽带建设,将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重点园区智能制造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行业企业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开通高带宽专线服务,鼓励企业设备、产品及供应链上网,实现智能设备、机器、流程、数据和人的互联互通,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2.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跨界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智慧工业,围绕重点产业、企业,以移动互联网为纽带,实现设备、加工对象、生产线、制造系统、产品、供应商之间的智能互联,培育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线上线下、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实现生产工程的实时感知、智能联网、智能处理、质量追溯、远程诊断、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构建网络化的生产体系。鼓励企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网上质量溯源等应用和系统集成,促进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质量精确管控等关键环节集成,构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

  3.加快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产业,全面普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推进大型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全覆盖;着力完善物流配送平台,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外、吉安市区、县(市、区)工业园区三级立体联运网络,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等新技术应用,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物流服务平台。支持供应链金融、众筹孵化等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茅台酒总经销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产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发展,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以经开区、吉安高新区为依托,按照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构建一批面向全社会、服务工业发展的“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积极推动服务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工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业创新、科技孵化及创新平台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1.大数据云计算。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环节的应用。加快建设“智慧吉安”云平台,鼓励制造企业对接、利用智慧吉安云平台或其它云平台提供的计算、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工业云服务。

  2.现代物流。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一中心、一平台、多园区”的物流发展规划体系,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吉安市综合物流中心、吉安陆地港、河西公路货运枢纽综合物流园、青原区鑫昌公路货运枢纽商贸物流园、吉安县赣大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吉安港集装箱码头水运物流园六大物流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以吉安市综合物流中心、万吉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整合物流行业资源,建设面向全国范围的吉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电子商务。在井冈蜜柚、新干箱包灯饰、安福火腿、泰和乌鸡、遂川茶叶、井冈山日用陶瓷、永丰生物医药等县域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深入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扶持一批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动经开区、新干县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等电商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吉泰走廊电商集聚区,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4.创业创新服务。以促进创业创新为目标,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重点依托城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专业化的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搭建扶持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5.科技孵化及创新平台服务。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内外高校电子信息科技成果优势,吸引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成果转换。支持鼓励企业组建专业化、开放型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服务平台,并引导其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

  1.组织保障。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措施,跟踪进展情况,定期公布执行情况。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综合牵头部门,要加强与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成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反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不断整合和优化配置工业发展所需的政策、资源和要素,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形成加快工业发展的合力。行业协会等机构要强化服务职能,引导企业按照规划提出的方向和任务健康发展。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主动按照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方向,强化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政策保障。建立工业发展扶持资金动态调整机制,与财政收入增长相挂钩;建立部门与地方政策联动,推进“立、改、废”工作,落实去产能、降成本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制定实施重点发展主导产业、首位产业差异化政策,最大程度壮大市县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工信领域的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产业布局、政策、项目、资金和试点示范等方面支持。

  3.要素保障。实施用地优先政策,将重大工业项目、产业对接、双创项目纳入全市年度重点项目库,保障用地需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时,优先保障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确保重点项目按期实施。创新产业融资模式,鼓励各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鼓励企业采取股权众筹、知识产权质押,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形式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产业基地和园区通过打捆方式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健全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统筹制定实施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引导“高、精、尖、新”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着力打造专业技能人才实训和培养基地;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

  4.优化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引导各级干部严格遵守党的各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全市统一的监管平台和信用体系,健全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制度,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做到“审批做减法、责任做加法、市场做乘法”。

  5.加强考核。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健全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各部门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产业布局、土地供应等方面,必须按照规划予以重点倾斜,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联系人:许庆新
  电话:15638731919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春都路53号副食品批发市场A区16,1楼

有情链接:洛阳网页设计